2019-11-27
第一階段:兇惡動物
最早的時候,鎖并不是用來鎖門的,而是用來嚇唬人的,鎖被做成兇惡動物的形狀。作用嘛,跟門神差不多,只不過門神是要把妖魔鬼怪擋在門外,這個“兇惡動物”是要嚇跑小賊,至于效果,只能說象征意義更大吧。
安防:1星☆
外觀:4星☆☆☆☆
回溯我國鎖具的發展史,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。除了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鑒》中提到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或有“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”這種“烏托邦”式的社會現狀外,鎖都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,是家庭安防的第一道關卡。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個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鎖,它是怎么發展來的呢?
第二階段:
門閂 安防:2星☆☆
外觀:1星☆
門閂算是真正意義上能有效防止他人開啟家門而設的簡單機關,從最早的繩索,到后來的木門閂,直到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魯班為它改進,裝上機關(靠兩片板彈簧的彈力工作),真正的鎖才算誕生。
第二階段:三簧鎖
安防:3星 ☆☆☆
外觀:3星 ☆☆☆
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,鎖具的設計開始融入了更多的機關結構,人們開始使用銅來制鎖,三簧鎖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,三簧鎖利用鑰匙和彈簧片之間的彈力關系,從而達到關閉和打開的目的,相對木制鎖,三簧鎖更加堅固,安全性也更高。據悉,三簧鎖在我國一直沿用到20世紀50年代。
第四階段:
外來金屬鎖
安防:4星☆☆☆☆
外觀:2星☆☆
在三簧鎖之后,我國在造鎖方面的技術有些裹步不前,更多的只是在鎖的外觀樣式上做做文章,18世紀后,國外葉片鎖、彈子鎖、套筒轉芯鎖等鎖具相繼出現,鎖的體積也成功的縮小了許多,被世界各地廣泛應用,直到今天,也是很常見的一些鎖具。
(圖為彈子鎖,1861年由美國人耶魯發明)
第五階段:機械門鎖
安防:4星☆☆☆☆
外觀:5星☆☆☆☆☆
朗尊——機械鎖定制加工